最浓是乡情,对于在外务工的依兰县晨光村人来说,现在有一种牵挂叫“风雨共担”。4日到现在,晨光村人一直在守卫护村大堤,大家心齐到争抢着付出,连干不动重活的大娘,也要来给孩子们送饭……赶不回来的乡亲,在为家乡父老牵肠挂肚;守堤乡亲回答“放心,家里有我”。

8月4日,水上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在村微信群里发出通知“按预案上坝抢险”。就这一嗓子,牵动了全村所有人的心。

“来,再来一袋,准备好,一三三推,扽好别让水‘片’走了!”12日,记者在牡丹江堤坝晨光村北屯段看到,村民王安军正领着数十名村民加固约200米长的堤坝,这位被人唤作“大昌子”的57岁汉子,参加过1991年、1998年和2020年抗洪抢险,是村里抗洪抢险经验最丰富的人,只要涨水了,在大坝上准能看到他的身影。记者在大坝上见到“大昌子”时,他因为连续几天用铁丝穿袋子垒坝,双手所有手指都已红肿,指尖磨出血后结了痂、起了倒刺,他身后参加抢险的村民,不分男女共同奋战,最长者已经70多岁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安军

“都出力,都可卖力气了……像我们这样有点胆量、会水的能不带头出力吗?再说,在岸上的也都出力,装袋子也都受累,那是二三百方土(立方米)、一万来个袋子,什么少哇……”王安军说,8月8日是汛情最严重的一天,村里微信群一响,全村在家的200多人全上了大坝,同时也惊动了远在外乡打工的“晨光人”。

“我们屯有个群,因为通知抢险人员上,我们必须在群里通知,在外打工的人就这么知道了。大家回不来,就纷纷开始给村里捐钱,说我们在一线辛苦了。”王安方说。他是屯里的治保主任,也是王安军的弟弟。这位东北汉子已经在坝上坚守了5天,干活不含糊,白天装袋、垒坝,晚上巡堤……但说起在外务工人的嘱托时,他却湿了眼眶:“已经有五六十位乡亲给村捐了一万多元,说看我们太辛苦,让我们买点吃喝补一补……”他说,就冲老乡们这句暖心话,再累也值了!

王安方

“村里把收到的捐款全都买了给养,每天发给在坝上的一线抢险队员,我们村党支部做好后勤工作,带领村民们一起守护家园,让在家的和出门在外的‘晨光人’放心!”依兰县晨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任告诉记者,汛情发生后,该村就将年龄较大、腿脚不便的老人还有孩子送往依兰县城内安置,大概转移安置了350余人,剩下200多名党员和村民全都参加到了抗洪抢险。村里抗洪的消息牵动了在外打工人的心,不论天南海北,大家都在跟村里联系,想要出份力。村党支部已转告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替他们守护好家园和家人。”

“虽然我在外打工也挣得不多,但我也是‘晨光人’,家里有难我义不容辞,过年我回去请‘大昌子’他们哥俩吃饭。”正在北京打工的晨光村村民孟凡刚给村里捐了钱并留言说,他3年没回家了,但家乡的点滴都让他牵肠挂肚,“家里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 文/视频拍摄并制作 刘洋/图片摄影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王梦琦

审核:郭启迪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