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2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通信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AI for Science发生在当下的科技革命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上海举办。来自英国、希腊、德国等8个国家的10多位国外青年科学家和近30位国内青年科学家参加研讨交流。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致辞表示,AI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引发科研范式的转变,正在快速且深刻地影响着各个科研领域。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决已有的问题,也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问题和方向。本次学术沙龙的目的是搭建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青年学者加强批判和超越的能力培养,不断开拓眼界、解构系统,打破认知的疆域,勇于发声和创新。
特邀报告环节,复旦大学王昕教授作了“面向无线分布式联邦学习的信道自适应功率控制”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自适应功率控制策略,用以最小化OTA-FEEL在任何独立且相同分布的衰落下的最优增益。上海交通大学翟广涛教授作了“媒体体验质量评测”报告,介绍了多媒体信号处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
主旨报告环节,青年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通信及交叉领域的应用,分享经验、交流观点。格拉斯哥大学Hanaa Abumarshoud助理教授作了“无约束LiFi系统:利用智能环境”报告,展望了利用可重新配置的物理层架构来控制和优化LiFi系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镇助理教授作了“深度学习辅助的蛋白结构预测及配体结合预测”报告,介绍基于点云的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方法。伦敦大学学院Christos Masouros教授作了“无线网络的可持续性和多功能性:机器学习如何辅助”报告,提出了机器学习作为一种赋能解决方案的潜力,并探索机器学习在所讨论领域的可能应用。其他青年学者分享了AI在卫星通信、非地面网、可见光通信、物流和物联网、云存储、毫米波波束赋形、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和经验。
点评环节,专家们针对AI对工程学科尤其是通信学科发展的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为满足未来高通量无线通信的需求,6G迫切需要在协议架构、信道模型、天线、射频、信号处理、应用等方面不断演进和创新,以解决更高频段、更大带宽、更高速率以及更低功耗和更小尺寸等挑战。为此,需要聚焦基于AI驱动的6G最新技术研发进展和潜在技术分析,探索太赫兹频谱分析、可重构智能表面、无小区大规模MIMO、非正交多址、轨道角动量等关键核心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动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加速其产业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会后,青年科学家到复旦大学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对复旦大学在AI4S相关研究方面的下一步布局,以及对上海市科技委在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的下一步政策提出了建议。
此次沙龙活动,展示了AI4S的最新成果、创新实践和示范应用,开拓了与会者的视野,为大家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向、提出新观点、交流新思想提供了良好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