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暑期来临,许多人都选择走出家门、景区消夏。但据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景区服务体验不佳。就拿摆渡车来说,不仅在规划设置上不尽合理,而且收费套路满满。(6月27日 上游新闻 《甩客、捆绑销售、重复收费……游客吐槽“又贵又折腾”,景区摆渡车成“圈钱”利器?》)

具体来看,有的摆渡车划分三六九等,一般游客下了车还得步行,VIP才能直达景点;有的景区在线购票必须捆绑车票,名为“自愿”,实则强制;有的景区将摆渡车分段式、按次数收费,积少成多让人无奈;还有的景区,明明私家车可以直达却无法购票,迫使自驾游客回到集散中心,与散客一起乘坐摆渡车……

旅游业存在淡旺季之分,特别是今年以来,旅游业复苏态势强劲,从业者“回血”心切。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如上述这般,将摆渡车这样一个旨在方便游客的交通工具异化为赤裸裸的赚钱工具,吃相实在难看,不仅给游客添堵,也给景区抹黑。面对吐槽,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强化监管,同时举一反三,彻底打消那些蠢蠢欲动的“宰客”幻想。

透过这些景区的操作,我们不难看到,当下仍有一种思维误区,即认为旅游属于卖方市场,景区做的是一锤子买卖,游客即便发现被宰也会忍气吞声。殊不知,这样的歪理在不重品质、信息闭塞的过去或许能勉强行通,但在越发看中旅游质量且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已经全无可能。流量与信誉,已经重塑了旅游业的运行逻辑。不夸张地说,几张宰人的账单足以砸掉一座城市的招牌,几次暖心的互动也足以引爆一座城市的口碑。淄博烧烤等顶流的故事充分说明,旅游业的底层逻辑就是“以顾客为中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给游客留下好印象的细节,而一旦能够提供超预期的体验,便可能激发“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

还要看到,在当前语境中,这种服务意识不仅关乎景区的经营,更关系旅游行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复苏。今年上半年,“重启效应”使得中国经济的需求面和供给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反弹,但毋庸讳言,经济复苏道阻且长。一个个景区,往小了说会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往大了说将给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复苏增添动力。这个意义上,每个环节都应当有一种大局观,从己做起、优化服务,让游客“常来常往”“用脚点赞”,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研究表明,旅游产业链效应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作为我国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级景区的杭州西湖,“还湖于民”二十多年来所产生的效益,以及间接创造的社会与经济财富远远高过门票价值。这是大格局撬动大发展的生动案例。相比之下,拿摆渡车当摇钱树的做法,实在过于狭隘,也注定招致游客不满。这道理就跟电影《让子弹飞》里面六子不服一样:明明我只吃了一碗粉,非要收我两碗粉钱,搁谁身上也不爽啊!期待更多景区和地方都能跳出那些小小算计,以长远目光找到发展的更多可能。

特约评论员于北国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