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提‘千亿’的政府引导基金都不好意思出声了。”

5月31日,浙江杭州三大千亿基金重磅发布,在原来基础上,升级打造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3支千亿母基金,推动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的“3+N”杭州基金集群。

5月26日,浙江温州宣布落地千亿产业基金集群,市级设立500亿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各县(市区)功能区再谋划设立超700亿元产业基金。


(资料图)

在往前一周,5月18日,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专项基金群开启签约,目标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1”专项基金群正式启动。

不足半月,浙江各种“千亿”母基金的消息堪称热闹。

浙江创投的发展在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这几年,下沉县城的趋势更是愈发明显。除了省会城市杭州,金华、温州、衢州以及嘉兴这两年更是势头强劲。

以嘉兴为例,在由浙江省财政厅主办的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专项基金群启动暨签约大会上,目标总规模超2000亿的“4+1”专项基金群正式启动,嘉兴承接省“4+1”基金中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科创母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

从数据看,截至2022年,中基协备案且正在运作的股权投资基金共计新增8841只中,嘉兴以超过800只的数量排名第一,青岛和深圳紧随其后。母基金方面,嘉兴也是早有布局。嘉兴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先后引导设立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浙华紫旌母基金、创业引导基金等针对科技创新的产业引导基金。

前段时间,投资人张海潮说起嘉兴的出差经历,“就连滴滴师傅都在趁机给我讲起当地的产业规划以及引进龙头企业,还提出要帮忙对接某园区主任,差点让他反向给推荐LP了。”

如今,浙江各个县城里都是前仆后继来出差的投资人。

浙江2000亿基金群开启小小目标

5月中旬,浙江目标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1”专项基金群正式启动,由4大产业集群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组成,以直投为主、子基金为辅。并且,浙江金控与11个设区市政府签订专项基金组建合作协议,与各地市20个代表性储备项目签订意向投资协议。整个基金群的运作思路就是以区域落地产业,以产业设立基金,以基金招投项目。

在综合考虑各地产业特色的基础上,明确嘉兴承接产业基金为新能源装备产业基金。

根据嘉兴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端装备基金将围绕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嘉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优质企业加速涌现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投入力度,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力争撬动产业投资500亿元。”

据了解,嘉兴高端装备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重点投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智能电气产业等领域;科创母基金规模50亿,突出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发展。

目前,嘉兴已与浙江省金控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产业基金招商,梳理高端装备产业领域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破千亿元;已储备重点拟上市企业136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88家。

浙江首次提出“415X”战略是在去年9月。所谓“4”,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指浙江重点培育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具体为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智能光伏、高端软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智能电气、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现代纺织与服装、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炼油化工、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X”则是重点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等前沿领域,重点培育若干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使之成为特色产业集群后备军。

浙江基金招商的动作可谓相当高频。

几乎同一时间,浙江省商务厅、浙江金控以及国投招商、中金资本、国科嘉和、基石资本、普华天勤、华睿投资等6家联盟代表,共同发起成立浙江省“1+1+100”基金招商联盟。浙江温州宣布设立市级50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市县联动形成超千亿元产业基金集群,目标撬动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紧随其后,杭州也宣布在原来基础上,升级打造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3支千亿母基金,并推动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

4月份,浙江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投资浙里”基金招商联盟成员名单,包括同创伟业、摩根士丹利、CPE源峰、深创投、高瓴资本等在列 77家知名投资机构悉数在列。

“投资浙里”基金招商联盟是浙江省实施“投资浙里”基金招商伙伴专项行动的关键一招,即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100家股权投资机构,共同打造“1+1+100”基金招商伙伴体系,加强政府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联动,服务地方招大引强。

据浙江金控介绍,下一步将通过举办基金招商论坛等为“投资浙里”基金招商联盟成员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的平台;利用基金挖掘项目信息的优势,形成招大引强项目清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搭建基金招商服务平台;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招引方向,建立一支专业化招商引资顾问队伍。

可以说,今天,在各省级千亿基金群成为风潮的当下,浙江已经将千亿基金群下沉到地级市升级为经济发展的新标配。

嘉兴、温州

小县城们的“野心”藏不住了

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历年来名人辈出,王国维、茅盾、金庸、丰子恺等名家大师皆出自于此。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亦成了创投人趋之若鹜之地。

截至2022年,中基协备案且正在运作的股权投资基金共计新增8841只,其中嘉兴以超过800只的数量排名第一。截至今年3月,嘉兴市科创企业获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超过800家次,获投金额超900亿元。

以位于嘉兴市区东南区域的南湖基金小镇为例,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国内最早、业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管理最合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镇之一。围绕基金招商累计引进各类基金近2万家,包括红杉资本、硅谷天堂、蓝驰创投、赛富投资等知名机构基金早已落户南湖,管理规模超2.9万亿。一季度,在科创板上市名单中,有67家企业前十大股东来自南湖基金小镇的98家基金机构。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嘉兴背靠上海,几个重点产业,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几乎都能对接上海现在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那些想要与上海合作的企业,嘉兴也被当成一个“跳板”。

以汽车产业为例,哪吒汽车就是嘉兴桐乡的典型样板企业,此外还有自动驾驶独角兽福瑞泰克,以及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两家整车制造企业。如今,从整车、发动机到齿轮、活塞,嘉兴打造出了一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轮胎等产业的汽车产业链条。韩泰轮胎、采埃孚、克劳斯玛菲、海拉灯具、派致皮革等一批造车相关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嘉兴招商引资的结果。据嘉兴经信局统计,2022年嘉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7万辆,占全省总量26%。这也意味着,浙江每4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至少有一辆产自嘉兴。

另外,在嘉兴,众多氢能应用也在持续扩展。以浙江飞驰新能源汽车为例,该公司主打生产氢能重卡、氢能公交和氢能物流运输车,每年可实现营收2亿元。“落户嘉兴港区后,明显感受到了产业链协同的高效与便利。”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飞驰汽车生产所需的氢燃料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大部分由园区内企业提供,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嘉兴的80家上市公司近八成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比如华友钴业的钴产量全球第一,兄弟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K3供应商,桐昆股份是世界涤纶长丝产业龙头,合盛硅业的工业硅全球第一、有机硅全国第一。

2022年以来,嘉兴大力实施“上市100”专项行动,增加北交所上市政策,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赴北交所上市。从3月底万凯新材创业板“云上市”;4月中旬七丰精工成为嘉兴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到6月初荣亿精密登陆北交所,再到9月末博菲电气上市敲钟等,全年新增上市公司达11家,创历史新高。

企业拥抱资本,也需顶层规划与路径设计。“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嘉兴定下2025年GDP迈向万亿级、5年内实现翻番的“超前”目标。过去一年,嘉兴强化创新驱动,联合设立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基金,启动建设清华柔性电子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聚焦改革赋能,获批QFLP全域试点,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22个外资项目列入商务部重点名单。诸多动作背后都只是嘉兴为资本与创新企业提供生存发展空间的冰山一隅。

除了嘉兴之外,浙江温州、金华、衢州等地创投步伐也在加快。比如,温州大罗山基金村在5月中旬与200多家投资机构洽谈交流,入驻机构累计31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总计65.38亿元。此外,大罗山基金村还落地了温州首支5亿美元QFLP基金。

母基金下沉

VC下乡找钱全凭“产业”

这两年,全国各地母基金遍地开花,从海南到东北,无一例外,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各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优质VC/PE落户,争抢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以来,热火更是燎原,包括2000亿元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成立,浙江目标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1”专项基金群,2000亿元的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等多只千亿元级别地方产业母基金宣布成立更是触动一众VC/PE投资人的神经。

地方母基金虽然看上去很香,但想拿钱并不容易。一家百亿规模机构的IR负责人黄兰亭这两年几乎都在外地,忙着和各地地方引导基金打交道。“为了募资,一年多了,几乎天天都在往县乡政府去找钱。今年除了五一回过一次家,基本都在出差,家里老婆孩子生病都顾不上。”

今天,除了一、二线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引导基金设立速度明显增加,下沉已经成为政府引导基金的大势之一,几千亿的集中签约、上百亿的单体投资遍地都是。但现实是,“内卷式”挖墙脚招商可以说也越来越普遍。不少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母基金让GP扮演“招商大使”的内卷KPI日益流行,坊间甚至传闻企业不迁注册地VC机构就不打款。

就连合肥,国资委规划处处长陈晓明在对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确实有些优质企业被其他省市挖走。”本质上来说,引导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因此VC/PE拿了地方母基金的钱,势必要完成相应的返投要求,这也是大多数GP有苦说不出的地方。

“这一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对GP如何实现返投、满足自身招商需求是极为严苛的,尤其是在基金募资时对于拟投项目的落地不再泛泛而谈,而是具体到对税收产生节点、当地投资规模的具体测算。”某国资机构负责人张应斌告诉记者,“为了拿到钱,各大投资机构的IR们都在使劲浑身解数。”

火热的政府引导基金大潮下,资金缺乏、诉求不请、产业基础薄弱等已成为多地共性问题,而对于下沉市场的引导基金,返投问题、社会化募资困难等难点始终存在。

黄兰亭告诉记者,“现在政府出资其实没那么宽裕,所以把标准卡得很严。尤其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没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协同规划以及科学清晰的资金诉求,地方政府很难掏钱。各区域产业基础不一样,投资环境成熟度不一样,各区县级政府都想‘把钱用在刀刃上’,聚焦产业是最主要的手段,要不也是不敢投、不愿投。”

今天,各地引导基金遍地开花,政府也在尝试在子基金和项目直投间找到更合适的比例。而在政府拼招商、强资产、强落地的驱使下,投资机构主动或被动的都在进入内卷状态。对于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特色的引导基金发展之路,这需要所有投资机构和政府共同思考。

关键词: